国际商业新闻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s] – 中国的钢铁和铝出口再次受到攻击,因为美国和欧盟正在权衡与碳排放相关的新关税。
乔·拜登总统政府的想法可能会对铝市场产生最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欧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后,欧盟一直依靠中国冶炼厂来填补产量缺口。这种依赖性凸显了任何基于气候目标而缩减供应或增加成本的措施的通胀风险。
MBMG集团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Paul Gambles在接受彭博电视台(Bloomberg TV)采访时表示:“拜登可能会加剧通胀,损害全球贸易,当然也不利于中美关系,这是一个三重打击。”
欧盟已经在考虑对包括钢铁和铝在内的进口产品征收碳税,而中国是这两种金属的最大生产国。中国出口顺差,有时会招致指责,称北京正在淹没世界市场,损害其他供应商的利益。它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钢铁行业是中国仅次于发电的第二大碳排放行业,加上铝,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钢铁出口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1.12亿吨,受到七国集团(G-7)的打击,但现在的出口量约为这一数字的一半。其中一小部分最终进入了美国和欧盟。根据研究公司Mysteel的数据,现有的保护主义措施将2021年对美国的销售额削减至了不到100万吨,仅占中国合金出口总量的1.3%。
更多的钢铁 – 去年刚刚超过300万吨,占出口的4.6% – 被出售给欧盟。“潜在的关税将对该地区的高端钢铁产品出口产生更大的影响,生产高端钢铁产品的钢厂可能会受到打击,”Mysteel分析师Xu Xiangchun表示。
与此同时,海外铝销量在5月份创下了67.7万吨的创纪录水平,其中大部分由欧洲占据,因为乌克兰战争导致能源成本飙升,欧洲自己的冶炼厂也已关闭。
目前尚不清楚将出口与气候目标挂钩的措施将如何改变中国对钢铁的态度。虽然个别钢铁制造商在绿色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整个行业一直在倒退。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上个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对新建燃煤高炉的投资有所增加,这一发展与北京的碳政策不相符。
虽然更严格的二氧化碳规定有助于将2021年的钢铁产量从创纪录的水平降至低历史水平,预计2022年的产量也将出现类似的下降,但政府已将该行业达到排放峰值的最后期限推迟了五年至2030年,再次强调了基础设施支出对其经济目标的重要性。随着政府寻求支撑放缓的经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有更多此类刺激措施。